
连日来,荒诞新闻一件接着一件,连央媒都看不下去了。还好有一句顶一万句的发声,给温馨包子铺还了公道,也给全国小微企业个体户送去了温暖,也给疲软的市场添了些许暖意。无独有偶,四川两县发布通告,禁止私自熏制腊肉、腊肠,称是为了应对大气污染。央媒再发声,让人们看到:安全是罚款的最好借口!
该罚的不罚轻罚,不该罚的乱罚,老百姓太难了!央媒再评四川两县禁私熏腊肉,疑点重重、简单粗暴、懒政乱作为,以污染大气为由难令人信服!两天前,包子铺卖豆腐脑被重罚一事持续发酵,终于惊动央媒发声。这洪亮的声音应了句话:一句顶一万句。央媒的两度发声令人感动,大风文字读了三遍。
如果某些执法人只盯着些弱势群体,一罚了之,让无数小个体户从业者提心吊胆的,赚的还没有罚的多,这只会寒了老百姓的心,让生意越来越难做。央媒发声真是及时雨啊。
网友的直率评论令大风文字感到,乱罚款现象实在太严重了:权力太大太任性,加上违法违规成本太低,所以才会频出幺蛾子。当前执法部门和执法者的现实状况,已经激起了新的社会矛盾。
央媒直言,事件赤裸裸地暴露出某些管理者,扛着环保、安全为由,实则行贪腐、敛财之实。对私熏腊肉行为罚500-2000元,指定统一熏制公司,公司却露出了獠牙:必须购买本公司的猪肉。乱罚款的在有恃无恐是环环相扣的,说什么尊重传统、防范于未然,而且的方便市民。
动不动一禁了之,以罚代管,说到底是政府职能部门,应该把管理”还原“琶服务这个宗旨上来。”任何条条框框、限这限那、针对大众的规定,都须由专业部门及广大百姓认可后,才能实施。不能任凭极少数人胡乱瞎搞。
两则新闻将公信力再次推上风口浪尖,而襄阳键桥医院的处罚更形成了鲜明对比。贩卖出生证明明违法,只罚款10万,而卖一张就获益9.6万,可谓一单回本,实在讽刺。
央媒两天内对两个事件连续发出洪钟大吕般的呐喊:
包子铺:行政处罚须与违法行为的事实、性质、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,即不能违背过罚相当原则。否则会让公众将之与“以罚代管”“罚款指标”甚至“罚款创收”等联系起来,进而令执法公信力受损,不可不察。
私熏腊肉:以环保为由禁止熏肉、违者要罚,难以令人信服。对于这些涉及地方习俗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,不可粗暴改造。即便要改造,也要切合实际,注意方式、注重民意。
就在上个月,国务院还专门发文,要求严查以罚代管、过罚失当、小过重罚等行为。明确指出,要持续压减罚款事项,对违反法定权限、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、可采取其他方式规范管理的罚款事项做到应减尽减。
让大风文字产生联想的还有,去年上海疫情期间,巴黎贝甜的工厂被封闭了,公司安排部分无法回到住所的员工前往培训中心暂时过渡,他们就在培训中心继续生产面包,并平价卖给了处于饥饿中的上海人。但是,因为“未经许可”这个离奇的理由,课以罚款58.5万。
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、超出经营范围,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,罚款确实是有法律依据的。但为什么大众对这种处罚不买账?还有众多民众共情他们?
就是因为处罚不得民心。人们对罚款不买账,还有一个原因是,一些很明显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,而事关民情民意的事件却一再被重罚。
荒唐的新闻实在太多了,被枣强法院驱赶出法庭的多位律师,还有夫妻俩买到烂尾楼去维权却被售楼部殴打了……
有关部门即使有一万个他们的依据和考虑,但民心却有自己的方向。他们力量微弱,如小草一样可以被风随时吹倒,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倔强。
小事件获得央媒支持,可能代表了社会的进步,但呼唤的是,本该有却缺失了的公理和正义,这个可能是预示着社会的某一种未来。不得不令大风文字忧心忡忡。
